杜氏肌营养不良治疗新药Viltepso,2年好转近10倍! 2020 08/20 汉鼎好医友
企业 + 分享 分享二维码
评论 0 汉鼎好医友 杜氏肌营养不良是一种遗传疾病,是肌营养不良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发生于男孩。
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刚学会走路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一拐一拐的,像小鸭子一样;上台阶要挺着胸,扶着膝盖;慢慢的,连路都不能走了,只能坐在轮椅上……
甚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活不过20岁,就会因心肺衰竭而死亡。临走前,手臂、双腿、脖子、脊椎甚至手指脚趾等所有部位都扭曲着,全身肌肉和关节挛缩,让他们完全变了个人。
他们得的是一种叫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病。对于这些患者和家人来说,不能坐、不能站,只能“眼睁睁地等死”,比患癌症还要可怕。
好消息的是,DMD患者迎来了新的治疗转机。近日,美国FDA加速批准Viltepso(viltolarsen)注射剂上市,用于治疗已确诊外显子53基因跳跃突变的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这是FDA批准的第二种针对此类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
关于遗传病DMD
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特征是进行性肌肉退化和无力,是肌营养不良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发生于男孩。
杜氏肌营养不良是由DMD基因突变引起的,该基因突变会导致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缺失,这种蛋白有助于保持肌肉细胞完整,一旦缺乏就会导致进行性肌肉退化和萎缩。因此,尽可能早地增加抗肌萎缩蛋白是治疗DMD的关键目标。
据统计,全球每3600个新生男婴中就有一人患有这种可怕的病。患者一般在3~5岁时,就会因骨骼肌不断退化而出现肌肉无力或萎缩,导致坐、站困难,行走不便,爬楼梯困难。此后进行性加重,大概在7岁到12岁时,会彻底丧失行走能力,需要借助轮椅;通常到20多岁就会因为心肌、肺肌无力(呼吸衰竭)而死亡。
目前,像大多数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一样,DMD无法治愈。多数患者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增加营养、进行物理治疗以及矫形、预防脊柱的变形以及关节的挛缩等。
靶向药Viltepso
Viltepso是一款具有21个碱基序列的反义核寡苷酸药物,靶向抗肌萎缩蛋白mRNA前体的剪接过程,可与mRNA前体的外显子53相结合,生成短(小)但仍具有正常功能的抗肌萎缩蛋白。
Viltepso治疗DMD是每周一次静脉注射,治疗周期为24周。需要注意的是,此药并非在所有DMD患者中均有效。
Vilteps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两项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评估,研究共纳入了32例DMD男性患者。试验一是北美针对4~10岁的DMD患者的II期研究;试验二是日本针对5~18岁的DMD患者的开放标签研究。
在试验一,接受推荐剂量80mg/kg/wk的患者中,100%的患者在接受Viltepso治疗后显示抗肌萎缩蛋白水平增加,88%的患者(7/8)抗肌萎缩蛋白水平达到正常值的3%或更高。
总的来说,基线时,患者抗肌萎缩蛋白水平仅为正常值的0.6%,而在接受Viltepso治疗20-24周后,患者抗肌萎缩蛋白水平增加到正常值的5.9%,增值近10倍!
安全性方面,接受每周一次Viltepso静脉注射治疗的DMD患者,最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反应、咳嗽和发热。
新药带来希望
其实早在2016年9月,FDA就批准了首款治疗DMD的药物Exondys 51(Eteplirsen),用于大约13%已明确51号外显子突变的DMD患者。
而对于约占8%的已明确53号外显子突变的DMD患者,去年12月才迎来首个靶向药物Vyondys 53(Golodirsen)注射剂,而Viltepso是第二款靶向53号外显子突变的注射剂。
此外,针对DMD患儿进行系统性微营养不良蛋白(micro-dystrophin)基因疗法SRP-9001也值得期待,其带来了更为显著的功能改善。
期待这类罕见病新药能尽早在国内上市,造福更多的DMD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