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艺术展首次来京 脑波引得金鱼游荷花开
-------------------------
2005-08-07 08:00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图1)体验者的脑波越多,他面前的荷花开得就越多。
你的大脑放松,眼前影像中的莲花就竞相绽放;从一个玻璃瓶口看去,一个角度看到的是金鱼,换个角度再看就成了木鱼……乍听上去,很多人都以为是在变魔术,但实际上这是林书民、缪小春、王宁德、及“无影者”三人小组6位艺术家在北京帝门艺术中心的开幕展上近20件参展作品中的两件。展览从即日起将一直持续到本月底。
未进展厅先闻水声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酒仙桥路4号的帝门艺术中心,一进门就看到四件封闭在半圆形透明玻璃罩里的装置作品,里面的小人儿也非常精致。在门口等候采访对象、帝门艺术中心总经理陈绫蕙女士的当儿,记者听到隐约有“嘀嗒”的水声从展厅里面传来……见面后尾随陈女士走去,一脚踏进去,只见整个展厅是幽暗的,只有墙的四围最下面打了盈盈的蓝光,展厅的中央正是台湾艺术家林书民的影像作品《内功》,原来先前听到的水声正是从这里发出的。整个作品给人清凉、安静之感,和门外的酷暑形成了鲜明对比。
陈绫蕙介绍,到2008年,台北的帝门艺术中心就要满20岁了,经过一年多的筹划,北京帝门艺术中心今年成立,此次展览是开幕展。陈绫蕙说,以前很多人一提到“当代艺术”,就马上和“前卫”、“抽象”甚至“残酷”、“血腥”等字眼联系起来,实际上,当代艺术也可以很优雅、精致,从此次北京帝门艺术中心推出的这一展览就可以看出。
展览有一个比较深奥的主题——“大搞新关系”。“几乎每个人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笑’实际上原因很简单,放眼整个世界,没有人能够脱离关系的建构与牵扯,而且中国人向来讲究关系,我们正是要试图通过这个精心策划的展览来和北京乃至世界的艺术家、观众建立关系。另外,艺术长久以来给人以阳春白雪之感,好像艺术反映了社会,就失去了原有的清纯。但有趣的是,在今天,很多艺术家及艺术产业操盘手,都开始注重艺术向社会深入,试图拉近艺术与大众的关系。这次展出的几件和观众互动性很强的几件作品,正说明了这一点。”
一个影像作品值150万
据介绍,台湾艺术家林书民的影像作品《内功》以前只在台北、东京等地的美术馆展出,此次是首次在画廊展出,也是首次和北京观众见面。陈绫蕙告诉记者,林书民长年生活在海外,但他的作品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他的这件作品成本高达15万美元,因为前期要和台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进行合作研发,而且展览所用的电脑、脑波仪、探灯等配套设施都非常讲究,是从台湾空运过来的。
“很少有人为了一个展览专门砌一堵墙,但这次为了能够使作品达到最佳效果,不仅专门砌了墙,包括光线、室内颜色、仪器间的搭配……所有的空间设计都是量身打造的。”陈绫蕙说,整个作品的程序非常复杂,林书民前来布展的时候,同时将一本厚厚的布展手册交给画廊,里面对各个部件以及如何排除故障等进行了详细描绘,据说这种方式是符合国际标准的。
观众放松莲花就开錫
记者看到,将近20平方米的展厅内,一角是两台电脑、一台脑波仪,展厅正中是一面影像屏幕,屏幕两边各放置了一个山石形状的白色沙发,沙发顶上各有一盏探灯。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共有6位观众上前体验了一把。先是一男一女两个外国朋友,工作人员分别 在他们的头上套了名为数字频率分析的脑电描记器的金属头箍,之后地面上屏幕上就出现了一个水池,数条金鱼游弋其间,这时水池的一角各出现了一个大缸,金鱼便纷纷游入男士这方的大缸里,而女士那边大缸里的金鱼寥寥无几。
(图2)从一个角度看,瓶里有鲤鱼,换个角度看,鲤鱼变成木鱼 .
陈绫蕙便指着男士头顶上方的探灯介绍说,计算机每隔5秒读取一次观众脑波,当人越放松,脑内的α波就越多,探灯监测后就会越亮,通过相关仪器传输信息,他“钓”到的鱼就越多。当这位男士很轻松地钓到9条鱼时,屏幕上又幻化成了长满绿色荷叶的荷塘。不一会儿的工夫,他这边的屏幕上一朵朵白色莲花展开,而那位女士那边只是零星开了几朵粉色荷花。陈绫蕙介绍,这个作品很多地方和中国佛教、禅学有着内在的联系,所谓“欲速则不达”,在这里就成了“越想钓鱼,越想花开,鱼却不上钩,花也不绽放”。作品不同大部分的电脑机游戏重于输赢、掠夺、破坏,而像许多上乘的武术与灵修,在较高境界进入无为,观众是用意念来比钓鱼开花的,无所谓输赢。这让记者不由想起电影《英雄》中无名、长空在棋馆那场精彩的在意念中完成的较量。
不同角度看,鲤鱼变木鱼
林书民《表面张力》中的8个形状各异的大玻璃瓶从表面上看去,和一般家居店里出售的玻璃器皿没啥两样。“只有你亲自靠近它们,才会了解作品的精妙之处,和架上绘画所不同的是,观众的参与也是这些以高科技为依托的艺术作品的一部分。”陈绫蕙没有对作品进行太多的阐释,而是直接将记者带到了两个大瓶子前。
记者先朝一个瓶口望去,发现里面盛满了水,有一条红色的鲤鱼,再换了角度,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鲤鱼不见了,而出现了一个红色的木鱼。再按照不同角度朝另一个瓶子望去,里面的莲花则一会儿闭合、一会儿绽开。陈绫蕙解释,其实瓶子里根本就没有水,也没有鲤鱼、木鱼、莲花,所有的影像都是通过作品上方的镭射投影仪放映的。
艺术家虚拟形象进作品
匡峻、谭天玮、刘展三位年轻艺术家组成的新锐组合“无影者”,此次展出的以“美伊战争”为背景的4组戏剧性场景装置,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时尚、动感十足,有时下电脑游戏的影子。人物迸流的鲜血、战争烟雾……都被艺术家表现为各色爆炸式、刺尖状的透明物质,非常漂亮。有意思的是,三个小伙子还把自己的虚拟形象放入场景中,分别代表血、火、爆炸,他们倚靠的透明建筑,从俯视的角度看,组成“无影者”三个字,据说这是著名网络游戏《神话》中的超级杀手。
陈绫蕙介绍,三个艺术家2002年从中央美院雕塑系毕业,他们的作品全部是用玻璃纤维手工完成的,非常精致。
特别关注
影像作品咋收藏
随着近年来影像艺术在我国流行开来,影像作品的收藏逐渐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记者此前曾不止一次询问过业内人士,有的艺术家说他们的作品有的会成系列创作,会采取标号等防伪措施。陈绫蕙介绍,目前在欧美,数位影像作品的收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不过主要是基金会、美术馆,私人藏家很少,因为影像作品的收藏不同于架上绘画、雕塑等实物收藏,常常到收藏家手里的就是一张光盘。接受这种收藏观念,还需要一定时间,但以后艺术家一定会有相关的手册、防伪措施来予以支持的。“未来非常有可能会出现一种名为‘数位艺术工程师’的职业,来辅助艺术家完成编程、排除障碍等技术支持方面的任务。”陈绫蕙说。(记者 孙玉洁/文并摄)
编辑:升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