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在黄浦江畔,伴着细雨飘洒的夜晚和一点好奇心,参加了一个由关于肌病患者携手的中日联谊会。那晚,浦江游轮匀柔地拍着江花,一岸明珠般华彩鎏光的外滩,热情的东道主说笑间拉开了联谊会的欢谐气氛。我坐在中间对窗处沉默含笑着,小兽物般胆怯的眼神打量着一位位相似而又不认识的病友们,与我共桌的三位,就是朱老师父女和她的一位十几年相契的同窗好友。
朱老师生得端庄秀丽,大气含蓄,知识女性的典范。她从容坚定的神情和轻快地嗓音,敏捷清晰的风度至今仍在我脑中和心上深深留痕。她父亲也是一位和善的老知识分子形象,虽然行动不便,但仍旧穿着得体大方,容貌与言谈中一丁点没有流露出艰辛生活挣扎下的抱怨和不满,反而周身洋溢着乐观奋勇的情调。他们亲切地询问我的情况,我坦诚相告,从幼年发病,童年经历到求医历程和今天的工作、生活情况。接着,朱老师的好友深情地谈起了她的同窗学友。……从那时起,我认识了朱老师:一个命运与我相似却勇于抓紧命运无常的缝隙中,那青青生机萌芽的坚强女子!
当时我就很惭愧,对比朱老师,我真的太柔弱,还带着不晓事的孩子娇气。而朱老师面临的困境不知要多我几十倍,但她都能克服过去。大学时身体渐坏,她没有吭一声,而是尽寻办法巧妙地周转,渡过难关,顺利毕业工作。去国外留学,人地生疏她硬是几年挺下来,学得知识,以充盈饱满的状态回国。现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为肌病事业奔走呼喊的劳累都没有压倒她的身体,压挎她的精神,反而以另一类遨姿折翅而飞!她与父亲相依,尽一个女儿力所以及最大的孝行和孝心来照顾年迈中风的朱老先生。真想为这对父女写首诗呵!但任何语言都不足以描容当时我看到他们,他们那常年心灵默契的互励互志给一旁任何人带来的感染力,震憾力。我觉着有一种灵魂深处的真善和朴素的坚强如花般绽放开来!与他们面对面时,纵深秋到来一阵寒意,也如春风吹面。
陪我前来的妈妈和朱老师一家谈了许久,直到联谊会曲终时才依依道别。她推着父亲的轮椅慢慢离远了我的视线,淡淡消失在深蓝的夜色中。我目送,久久无语。掌心里捏着一张名片。到家后迅速打开电脑,我注册了 MDAChina论坛的第一个网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8 21:06:26编辑过]